前陣子因為跟風,也去買了這本暢銷書,我不曉得是否有人跟我一樣,越讀越分不清「斜槓」與「兼職」的差異?我可能斗膽地為時下流行的斜槓下個比較囉唆、稍微精確一點的操作型定義,意思是在本職工作以外兼營一個與自身興趣相符、且能創造現金流量的多重職業與身份,而現在這樣的兼職、兼差工作,不只要能帶來收入,還要能經營出個人品牌、個人特色才行。
這本《斜槓的 50 道難題》說不算是什麼富有原創的高深之作,卻是一本實用的入門指引,可以很容易翻閱到你想知道的答案,作為展開斜槓人生的按圖索驥。
先說點負面的,除了因為要陪孩子讀書的速度很慢之外,我差點因為書中動不動引用李笑來的書與觀點而打算放棄這本書。我可能真的太不喜歡李笑來這個「暢銷書」作家了吧,前一本《時間的朋友》還在跟你說要專注做一件事等待時間的回報,下一本《財富自由之路》又在鼓吹你要創造不同的收入來源快速變現,讀者該相信哪個說法是真的呢?
斜槓與否的人生是個人選擇,關於人生的職涯發展,坊間的企管書也好、雞湯書也罷,約略可以分成幾種學說,首先是發展自身本職學能優先,以利在職場上能更上層樓,塑造專業形象,什麼「一萬小時定律」、大前研一的《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約莫都屬於這類學派學說。
當然,每個人都有發展第二專長的潛力與權利,兼職學派告訴你依循個人的興趣、把興趣當職業或當副業是很自然而然的發展途徑,畢竟,為了興趣而努力往往讓人更有動力,但是這跟現今所講的斜槓有什麼樣的不同嗎?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斜槓與兼職的概念的差異在於,前者是給牛人用的,無論是本業或副業,必須得要經營出個個人品牌來;後者的出發點與動機主要是為了增加收入來源,副業往往偏向體力勞動。
在這個低薪化的時代中,職場上的牛人已經無法獲得比同儕高於一個標準差的收入,如果為了要增加收入、實現財務自由,斜槓成為一種展現能力肌肉的一種方式。
經濟體的發展會體現在分工層次與維度的增加,用白話來說,就是會增加許多原本意想不到的工作型態,因為這樣的工作型態能夠在這個擴張中的經濟體分得一杯羹,進而存活下去。好比網紅、網美行業就算是一個例子,十年前可能還沒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正經」的行業,也沒人想到當個網紅帶來的收入有機會能夠養活一個家庭。
然而,經濟體內的分工自然不是為了分工而分工,而是經由比較優勢的原則,決定了分工的方式與維度,A 做 A 的工作、B 做 B 的工作,彼此滿足對方的需求,整體社會福利才能極大化。
斜槓的主張隱含著經濟體內成員分工的維度縮減,一個人不只是打兩份工,而且往往鼓吹的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工作,這究竟是隱含著亞當斯密的古典分工命題失效?還是經濟的發展走向潰縮與收斂?我個人傾向後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