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的區域是台北市很早開發的區域,除了有很多繁華的陳跡之外,基本上就是一個青壯人口逐漸外移只剩耆老困貧留駐,所以常常會有這樣的市容:一群一至二層的矮舊老屋,一牆之隔就是外觀極新的新社區,這裡沒有豪宅,但鄰近新屋的每坪單價在實價登錄網站上線之後,卻也紮紮實實地站上4~5字頭。
圖片來源:新華網
我想到前陣子在大陸媒體上看到一組稱之為「膠囊公寓」的組圖,卻也跟這附近這些老舊房屋內的景象有幾分神似,因為老屋的空間狹窄,每家的客廳又都在一樓臨馬路,有些人也乾脆敞開大門以圖寬敞視覺,路過行人都清楚可看到屋內的人或坐或臥在看電視或做自己的事情,彷彿都習以為常不以為意,只是我每回看到那破舊的屋瓦,可能有些地方鋼筋還外露,雖然因為樓層不高不會有立即的危險,但是總讓人不由得戴上同情的眼鏡。
後來得知那排位在新社區旁的破舊老屋當初是建商要都更的區域之一,建商跟某些住戶無法取得共識,所以放棄最邊陲的一整排老房子,建商不像樂揚建設那樣還沒拆屋就先預售,只好變更設計之後用剩餘的區域繼續蓋,悻悻然的建商買下那排老屋中其中幾戶,這排老房子面積細長,僅側邊臨五米巷道,在加上已經有幾戶掌握在永遠會投反對票的建商手上,他們可能這輩子再也沒有機會進行都市更新了,我看到好幾戶窗台上掛著房仲招租、招賣的看板廣告,我只能說,這些房子再也沒有價值了,即便出租,也很難有人願意住這麼破舊的老房子,只能原屋主留著自己用、放任它頹圮。
是的,我們不應該跟財團妥協,我們要重視貧富差距問題,可是我每回經過的時候,總會忍不住去想:如果當初他們簽下去跟著那些鄰居們一起都更,生活會不會變得不一樣?如果能再重來一遍,他們會不會有不一樣的選擇?
一念之間、一牆之隔,我不是要為財團、建商說項,人生可能真的就是這麼無奈,重要的是--什麼樣的選擇是對你自己有利的?我還是會在心裡問這個問題:「如果能再重來一遍,他們會不會有不一樣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