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Balance] 誰該為你的成功買單?

本週的「吳曉波頻道」邀請到何飛鵬來談論『台灣該不該對大陸的錢說”不!“』,何飛鵬的觀點不見得完全正確,但其觀察我認為有其參考價值,何飛鵬觀察 到台灣的經濟發展靠兩種力量引導:一是國家政策引導,另一是一窩蜂的產業群聚效應。無獨有偶地,今天又看到一則業者要求政府指引產業方向的新聞,我想說說我的看法。

我工作的一小部分是試圖尋找一些政府的資(ㄅㄨˇ)源(ㄊㄧㄝ )以降低資金成本,看看能不能讓前端業務對客戶的報價上能多一點所謂的「競爭力」,這樣的動機是出發點,當然也期待能在政府的指引下能否找出產業的明日之星?未來的潛力客戶?寫到這裡你們會覺得這些產業類別會不會是夕陽產業?會不會是經營上相對辛苦的行業?事實上我發現,甚至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所謂「台灣之光」,這些名實相符的台灣之光甚至有著令人稱羨的高獲利能力,然後因為各項的補貼、專案、輔導措施,他們取得極為低廉的專案貸款,貸款利率尤有甚者甚至低於銀行的拆借成本,讓這些企業的稅前利潤率可以進一步提高,好似中華民國政府真的用這樣的方式砸出幾個台灣之光。 

要定義什麼是台灣的「戰略性產業」本身是一件相當主觀而且嚴肅的價值判斷問題,「戰略」兩字在對岸相當常見且常用,因為對岸把「戰略」當成「策略」來使用,它可能指的只是一個短期因為某種目的而結合的招數而已。台灣用字脈絡下的意義是相當嚴肅的,我們甚至有一部《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入管理辦法》,內容是生產或販售貨品牽涉到國防安全時候該如何管理(我真的不是有意要說廢話的),無論在對岸或是台灣的語境脈絡下,想像中的「戰略性產業」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它是牽涉國防安全的嗎?國家發展這類產業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向他國宣戰(笑)還是擴大就業?或者是像矽品、IC 設計這類外流會動搖國本的台灣核心技術?它是資本密集的行業嗎?它是難以向一般金融機構或資本市場籌資的行業嗎?這類行業是不是營運具有相當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呢?

我不知道這些行業在籌資、融資上是否存在普遍性的困難,因為事實上不缺乏某電商又獲得某創投、某大公司的投資、估值上看幾億之類的新聞,當然這很有可能只是生存者謬誤,但不是完全沒有融資管道的不是嗎?另外,其實工業局與國發基金早有「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推動計畫」,台灣政府是有提供一些資源可以運用的。只是我依舊納悶的是,如果產業前景這麼看好,就算沒有國家的資本,民間的資本也會投入呀?另外,台灣是民主國家,怎麼人民老是要求政府要做一堆計劃經濟的事情呢?難道不會又想成為下一個政府補貼你稅、央行貶值讓你好外銷、國安基金買你股票讓你漲的「台灣之光」呢?凡政府補貼必有扭曲,而我們能接受經濟發展的扭曲到什麼程度?我們該為你的成功買單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