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城市是子虛烏有的。也許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城。將來也肯定不會有。為什麼拿這些故事消遣?我清楚知道我的帝國正在腐爛,像沼澤裡的屍體一樣,把病毒傳染給啄食的烏鴉和靠它供給肥料的竹樹。外國人,為什麼不給我說這個?為什麼向韃靼皇帝打誑話?』Italo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
西方人對東方總有過多的想像,如同傳說中馬可波羅回到威尼斯後轉述東方的見聞,遙遠東方在忽必烈汗的統治下是強盛的元帝國,而《馬可波羅遊記》雖然成為當時西方人想像中國輝煌的枕邊讀物,卻也埋下西方人侵略中國的種子。
這本《日本第一》多少有點像是《馬可波羅遊記》的地位,時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的 Ezra F. Vogel (傅高義),對 70 年代屢創經濟奇蹟的日本滿懷著欽慕之情,不僅長駐日本實地踏查,從多個面向剖析當時那個盛世中的日本,好讓美國以日本為鏡,學學東方的經營哲學。
台灣版目前買不到繁體版的《日本第一》,舊版只能洽圖書館。對岸的出版社在今年 3 月特別再版了這本書,距離原文初版(1979 年)已過 37 年,日本也持續失落了卅多年。
傅高義對於本書出版後的「錯誤」預測曾經發表過聲明,他仍認為日本在許多社會經濟方面仍不亞於西方列強,因此他無意否認他三十多年前的論點,仍舊授權出版社再版,好讓世人公允地評價這本書、以及他的研究的價值。
我在今年年初到中國遊玩時,正逢本書簡體中文版上市推廣期,多家書店把此書放在店頭明顯處。我當時看了一會,幾乎立刻就感受到對岸的出版社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點重新再版這本影響西方人眼中日本將近 40 年的巨著(但其實書一點都不厚)。
約莫在年初,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受得到,中國的經濟風向即將轉向,從人民幣兌美元的趨勢反轉,到滬、深兩市的股指回落,中國人嗅到了一絲不安的氣息,想起亞洲諸國的先行指標—日本,想起了這本標記著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看能否從書中獲取一些經驗。
傅高義總結了幾個他認為日本創造經濟奇蹟的理由,以及他認為日本優於美國的優點:
- 共同體的組織,大和民族的國族認同
- 菁英領導的政府機構
- 官民一體的經濟體系,大型企業的管理哲學
- 發達的高等教育
- 強調認同感也帶有些許競爭的福利制度與企業文化
- 良好的社會治安及制度
關於銀行與企業間的關係,傅高義則指出日本企業與銀行『完全是一種相依為命的關係』,日本的大財閥除了經營金融業以外,往往跨足多樣化的產業,更有供應全國所需原物料的重工業。
遠在 70 年代,傅高義便觀察到,銀行對於企業的放款考量除了考量企業的經營良窳之外,主要仍看企業本身的規模,只要企業能保證支付利息,便積極的放貸,既便在企業為了減輕成本償還之後,銀行仍會積極放款給他們。
傅高義有些論點在這麼多年後的今天看來相當有爭議,書末提倡美國可以借鏡日本的幾項建議,其中一項是期待美國能學習日本民族的共同體性,意即要放棄部分的個人權利,壓抑少數派、異議份子的部分聲音,當然,以美國偏自由主義的風格而言,傅高義也並不是很絕對地強求,僅是提出可讓(美國)人思考的觀點。
我們在《日本第一》書中描繪的日本社會經濟現象,看到了一些衰敗的因子,例如鎖國與隔離主義、以及官商勾結的裙帶資本主義等,銀行只朝大型企業放貸,造成日後貧富差距、產業集中化,低利率環境產生日後難以消除的高額負債。
我不曉得當時是否美國人從中看出了日本經濟中潛在失敗的因子,在廣場協議後,日圓快速且大幅度升值,終止了日本的經濟奇蹟,泡沫破裂之後,日本陷入痛苦的卅年。就前頭提到的《馬可波羅遊記》,在盛讚東方的繁榮之後,埋下了西方侵略的動機。
就像是馬雲說過的:「你若成功,放屁都有道理;你若失敗,再有道理都是屁」
中國在 2015 、 2016 年間也面臨到類似的轉折,在此之前,中國的許多經營模式被捧上了天,阿里巴巴在 NASDAQ 掛牌,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中國的高鐵技術向全世界輸出......等,在人民幣結束多年連續升值的態勢急轉直下,中國會不會因此像日本當時一樣,陷入泡沫崩解的下行循環?這即便是在台灣的我們,也可以重看這本 30 多年前舊書的理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