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9年7月13日 星期六

[Bridge] 長安十二時辰



說到馬伯庸,我最早是在羅胖推薦「得到」app 上的電子書《顯微鏡下的大明》開始,當時羅胖談下了《顯》一書獨家首發的電子版權,卻又免費送給 app 上的讀者閱讀,同時附送科大訊飛開發的羅胖朗讀語音,就開始對這個作家感到極大的興趣。

馬伯庸表明《顯微鏡下的大明》一書是基於真正發生過的史料撰寫而成,並非架空空想的歷史創作,提到靈感來源是來自於幾篇歷史系的博士論文,嚷著說要把版稅全數轉給寫這幾篇博士論文的博士生,人家還懷疑他是不是詐騙集團。

後來我很積極地尋找馬伯庸的長篇、短篇以及散文著作,可說是越發不可收拾地越讀越愛,除了馬伯庸年紀與我相當,文中使用的梗因為年代接近,多半能會心一笑地體會,也關注他的作品改拍成影視作品的成效。

去年他的代表作《古董局中局》改拍成電視劇上映,原本對原著小說讚賞不已,誰知道電視劇的成效很差,卡司雖然找來了田中千繪飾演女主角,可是整部劇的硬體部份簡直粗製濫造,懷疑是不是製作單位經費不足,改編後的作品把原著裡頭談「鑑寶」(古董鑑定)的絕學幾乎都省略了,只剩下主線劇情的推展,真正是枉費了。

後來聽聞另一部傑作《長安十二時辰》也會改編為電視劇,從去年起就滿心期待地到處搜尋資訊,網上說說去年就要上映,可是卻一等再等,不知什麼原因一直遞延到上個月才播映。

馬伯庸的作品多半不是 100% 原創,都是基於一個歷史背景的架構下發展出來,《古董局中局》算是少數原創發想的小說作品。《長安十二時辰》則是基於美劇《24》(台譯:24 時反恐任務)的靈感發想而成,要用簡單一句話總結《長安十二時辰》,其實就是古裝版的《24》。

《24》在美劇中雖不至於空前絕後,但後續很少作品願意挑戰這種實時(real-time)發生的劇情推展,全劇共 24 集,代表一天的 24 個小時,看影集就是跟著劇中的主角一起過真正字義上的一天。記得當兵的時候,某位現在在大樂團上班的某大師週末留守營區時,就拿 DVD 在中山室「不眠不休」一連看它個 24 小時,看到昏天暗地為止。

《長安十二時辰》也剛好是 24 小時,原著與電視劇也依照時間表分章、分集,男主 1 張小敬就等於 Jack Bauer,男主 2 李泌(註:小說原著為李泌,電視劇改為李必)則是 Tony Almeida,靖安司就像 CTU。

然後 Jack Bauer 受到的待遇、刑求、背叛⋯等等,張小敬都沒少過。CTU 追蹤疑犯所用的科技、分析技術、中東人士「偏見」,甚至被恐怖份子轟炸的橋段,原著與電視劇也有囊括。再用古代馬車還原飛車追逐、用石脂(應該就是石油)替代現今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只差少了一個大奶妹,save the cheerleader, save the world(我好像跑錯棚了)。

這類歷史架空題材的作品,特別是歷史文物、制度、風土各種細節的描繪,馬伯庸自然是這方面的佼佼者,我喜愛看他的作品,主要也是驚嘆於他在這方面的投入與功力,作品很擅長以學霸的角度洞悉世事,只可惜這些對於細節的闡述,卻往往為了劇情推展流暢的目的,很難在改編後的影視作品中體現出來,除了觀眾可能需要回頭再找出原著小說來看之外,只能透過這類置入的網路分析文章一窺其堂奧。

所幸中國古裝劇的製作預算足夠,《長安十二時辰》的整體表現挽回《古董局中局》的失敗(雖然副線劇情有些許更動,並沒有百分百找原著來),但是要提高觀影的樂趣,其實無論如何還是得找出原著小說一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