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Bridge]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



這是一本相當「新」的書,所說的「新」指的不只是出版日期的新,更是書中內容的編排,吳曉波的激蕩系列最新的一本,整理的是 2008 年到 2018年(初)這 10 年的中國企業發展史,這 10 年對我這一輩的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10 年,它恰巧是金融海嘯發生後的 10 年,也是我們這代人工作討生活最黃金的 10 年,用這本書來回顧所經歷過的歷史,相當地有代入感與參與感。 

這本《激蕩十年,水大魚大》目的是要以編年史的方式紀錄這十年間中國企業的遞嬗與發展,以及中國在世界商業史中的地位。原本副標題要開放給吳曉波的聽友們提案票選,後來似乎都不甚滿意,最後是北大國發院的周其仁教授賜名,思來想去,似乎挺適合用來描寫這十年的發展,於是以此為副標題。而書封面上的「激盪」二字,還是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的題字。 

吳曉波的前半生是個商業記者,他的激蕩系列作品並不是什麼嚴肅的學術著作,吳曉波也沒有過多著墨在企業經營、財務方面的細節,他用一種帶有詩意的大歷史筆觸紀錄發生的重要事件,生動地描寫每一個轉折,且饒富趣味。 

我遇過很多跑中國市場的同業朋友,多數人都能非常明顯感受到 2008 年前後,絕對是台商與陸企發展的重大分水嶺,那些台商主要聚集地諸如華南的深圳、東莞,華東的昆山、蘇州,在這些台商集散地中,泡在酒店裡夜夜笙歌花錢找小姐的台商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下子被稱為山寨、後又被譏為土豪的陸資民企的崛起。 

台商先是哇哇大叫地咒罵他們的競爭對手用粗製濫造的產品低價搶單,然後發現其實自己只願意「依法」支付最低工資給他們聘僱的當地農民工,因為大多數的台商,在中國投資的產業多是屬於勞力密集的傳統二級產業,當勞動力成本開始上漲的時候,便是考驗這些最初看上中國低廉勞動成本的台商的創新能力的時候了。 

如今我們三不五時會看到大陸企業用幾倍的薪水挖角台灣的勞工,卻很難想像,不過就在幾年前,富士康的觀瀾廠的工人為了領取撫恤金,一連 13 個工人在廠區內跳樓自殺,只為了「一跳保全家」,時稱「富士康十三跳」。從這個事件之後,霸氣的郭董宣布勞工大幅加薪,同時也正式宣告了低廉工資時代的結束。 

這些都不過是這 10 年內發生的事情而已。 

生活在這個時代裡,我已經快要無法想像在智慧型手機問世前要回家打開電腦才能上臉書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同樣的,阿里、淘寶與支付寶就是橫空出世那樣地佔據了你我的生活,那些討厭中國、害怕中國的人突然間驚呆了,反倒開始唱衰台灣,要台灣趕緊跟上中國蓬勃發展的行動支付以及金融科技。 

而原本還在笑小米手機是用飢餓行銷呼嚨大眾購買低階手機,後來家裡卻越擺越多小米周邊產品,彷彿生活在小米生態系裡頭。其實,真回想起來,也不過就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轉變。 

但如果要我從這本《激蕩十年,水大魚大》挑選一個印象最深刻,最適合代表中國企業崛起過程的企業家,我不會選馬雲、不是雷軍,我會說是浙江吉利汽車的李書福。 

不過就在今年的 2 月,中國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成為德國賓士汽車 Diamler AG 的最大股東,上一回李書福在國際市場上出名的事件,是吉利汽車先從入股瑞典國寶 Volvo 汽車開始,到最後全資收購,一個中國的二線汽車品牌,瞄準了歐洲人視為國寶的百年汽車品牌大舉收購,舉世譁然。 

吳曉波在書中是這麼樣描寫吉利收購 Volvo 的過程,吉利一共向福特汽車提出兩次收購 Volvo 的請求,第一次的時候福特高層只用了一句話回絕:Volvo is not for sale. 

第二次的時候,福特汽車集團的財務狀況已經變得非賣 Volvo 不可,李書福與吉利汽車再次向福特提出收購 Volvo 的請求,與其他競標者一同競標。李書福作為董事長,代表吉利汽車向當時擔任福特汽車 CEO 的 Alan Roger Mulally 簡報吉利汽車,以及收購 Volvo 之後的計畫,李書福彆腳的英文以及乏善可陳的吉利汽車歷程讓 Mulally 興趣缺缺,眼看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要失去,李書福對著 Mulally 大喊:I am your fan!Mulally 抬起頭看了看這個不起眼的中國人。 

李書福告訴 Mulally,在他創業初期,成立的第一家汽車公司取名叫「四川吉利波音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而當時 Mulally 正在 Boeing 飛機公司擔任總裁,對這家盜用了「波音」的名字的小汽車公司提起訴訟,李書福說,他當時就非常留意 Mulally 在 Boeing 任職期間如何扭虧為盈,所以才把自己的汽車公司取名「波音」,再加上當初的訴訟,李書福又說:你當時應該早就知道我了。 

於是吉利汽車進入最後一輪競標,連同吉利汽車,只剩 3 個競標者。 

李書福被安排與工會代表會談,工會代表向他出了個難題,要他用 3 個字告訴所有員工,吉利汽車為什麼比其他兩個競爭者好?在眾人忙著緩頰、協調的混亂中,李書福張開雙臂,用他充滿口音的英文對工會代表說:I Love You!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Volvo 汽車成為浙江吉利汽車的全資子公司,李書福向當地政府承諾:Volvo 總部維持在瑞典不變,歐洲的產能不變,工會、經銷商的協議不變。 

在吳曉波所稱的激蕩十年裡,中國企業的發展多半就像李書福或是吉利汽車的崛起,剛開始看來極其滑稽可笑,姿勢歪斜,最早甚至還是山寨起家,但在短短幾年間,無論是營業規模、市值都成長到世界等級,甚至向世界上舊時代的商業巨人挑戰。 

也像是台灣經濟起飛的那個年代,許多那一輩的老企業家也是靠著一卡皮箱以及破英文走闖世界做生意,才有今天台灣的繁榮。而我們應該要在意的,是那個時代的精神是否還在? 

李書福並不是最傑出的企業家,他是這波順風而起的萬千企業主之一,中國的「四萬億投資計畫」催生了很多產業巨獸,也拉拔了許多城市的房價,精明者心知肚明這是泡沫,但如同吳曉波所說的,他們更知道,要用中國製造出來的泡沫,去買世界上的好資產,李書福與吉利汽車只是個縮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