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Balance] 《誰把音樂變免費》



「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成龍,2004

我真的忍不住不去引用成龍的這句名言,MP3 這個簡短的名詞、縮寫、副檔名對我們這代人來說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東西,尤其在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每個人的手機裡都有裝載一些 MP3 格式的音樂或有聲書,而至於每人手機裡的 MP3 中有多少是合法、多少是侵害著作權的非法下載?各自心裡都有數。

仔細回想起來,MP3 作為一個符徵,標誌的是整個世代幾近「聯合」的全球共犯結構。

有些人覺得微軟的 Windows 作業系統一套近萬元,對窮學生來說,有極大的盜版誘因。但一首樂曲換算單價可能約略在 1 塊錢美金不等,整個世代的人卻樂此不疲、甚至「光明正大」地盜版,想想還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而多數人竟然早已習以為常,完全不會有任何一丁點良心上的不安。

這本《誰把音樂變免費》從 MP2、MP3 格式的確立、風行開始講起,發明 MP3 格式的德國工程師雖然在爭奪影像壓縮技術標準上落敗給 MP2,但後來卻發展成全球風行的音頻壓縮格式。也講到 90 年代唱片業的黃金年代,唱片公司的兼併帶來的超額利潤,隨後急轉直下突然變成了艱困行業。

而到今天,人們像轉開水龍頭般地打開手機上的 app,串流技術成為拯救音樂產業的微小希望,而唱片本身早已不像從前那樣,是唱片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而成為愛樂者的收藏品、細水長流的長尾理論,甚至,現在也越來越少人囤積 MP3。

經歷過這一整個時代變遷的我,在書店看了序言後就毫不猶豫地刷卡付錢(中譯本定價不便宜),GoodReads 網站評分 4.21 分算是讀者反應相當優良,作者 Stephen Witt 與我是同一世代的人,肯定也是個愛好音樂者,除了如數家珍地標示每個被「盜版」的暢銷專輯,也從使用者的角度,詳細地檢視了壓縮技術的進化與音樂產業的變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