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Capital] BILLIONS




《Billions》這齣美劇在前幾天播出了第一季的收官之作,IMDb上還沒有標誌出第二季的上映時程,目前還不曉得有沒有第二季可以看,以目前 IMDb 評分 8.4 分的熱度,且作為這齣美劇的追劇族,當然還是希望能有下一季問世。

說實在我對本季的結尾感到相當失望,結尾是兩位男主角在會議室裡互相放狠話,兩個人像是潑婦罵街那樣彼此對罵,對話的內容直讓我想翻白眼,根本就只是所謂的 trash talk 而已,拜託兩位做點真格的事情,不要只是耍耍嘴皮子而已。

我本身挺喜歡這部美劇,尤其是第一季前半部。

首先是人物的設定,本劇有兩位男主角,男一號 Bobby Axelrod(Damian Lewis飾)是私募基金 Axe Capital 的主要合夥人,白手起家,靠著對金融市場的直覺與內線交易,甚至是使用違法的手段,賺進了大把的財富,但 Axelrod 發家賺進的第一桶金,是在 911 當天,不顧當時同事的死活,趁著股票市場大亂的時候大賺一筆,因此也為人詬病這段染了血的發家史。

男二號 Chuck Rhodes(Paul Giamatti飾)是紐約市的主任檢察官,有個經營知名出版集團的老爸,家境富裕,Chuck 嫉惡如仇,當上了紐約市東區最高的檢察總長,但為了將嫌疑犯定罪入獄,往往不擇手段巧取證據。當他終於找到一丁點 Bobby Axelrod 及 Axe Capital 違法的證據之後,便極盡所能的羅織各種可能的罪證,期待總有一天能夠將之定罪入獄。

光看兩位男主角這樣衝突的角色設定,大概已能預期劇情應該能激盪出不少火花。劇組安排了 Chuck Rhodes 的老婆 Wendy Rhodes(Maggie Siff飾)在 Axe Capital 擔任內部員工諮詢師的職位,原因是在私募基金工作壓力極大,常常需要藉由心理諮商穩定情緒、提升表現。

也因此使得 Wendy 在 Axe Capital 的地位與角色極其重要,也因爲這層關係,使得 Chuck 與 Bobby 對決時產生了利害關係需要迴避的難題與矛盾。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Capital] Panama Papers



(不能免俗還是得用這張圖片當封面)


打自巴拿馬文件(The Panama Papers)數日前在媒體上公開以來,媒體彷彿是鍵盤柯南上身,開始有各種的影射、揣測,多數的報導標題與內文有所差異,甚至有標題殺人法之嫌。截至目前為止,金融圈業內人士對這份文件雖然也抱持著鄉民看熱鬧的態度,但說實在倒還沒有出來表示特定立場的發聲,其實也就是仍在觀望事件的發展。

坦白說,要在現在這個階段對 Panama Papers 發表任何評論都很為難而且必須相當謹慎,畢竟這「堆」號稱有 2.6 TB 的原始資料 raw data 到底包含了哪些東西?這些文件到底真實性多高?沒有親眼見到這些爆料文件本體的話,也只能相信 ICIJ 這個組織的誠信,相信他們不會在揭露一連串「世紀謊言」的行動上撒謊?這本身其實想想仍是挺令人莞爾的。

相較於各大媒體的專題式、獵奇式震天價響的報導,除了首幾日搞到冰島總理下台之外,目前沒看到凌遲式的一系列爆料動作,使得鄉民們引頸期盼的「犯罪證據」顯得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樓,這些「證據」好似還掩蓋在五里迷霧之中,即便台灣唯一受邀參與「解密」的新聞媒體天下雜誌社目前也只不痛不癢地爆個蔡英文兄長蔡瀛陽、小虎隊吳奇隆有設立境外公司的花邊新聞,怎麼會新聞發酵快一週了,只有這一點點雷聲大雨點小的小打小鬧?這是我好奇的第一個點。

設立境外公司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只要你繳得起每年約美金 1,000 元的規費(其實還有更便宜的),不必飛一趟巴拿馬,你也可以擁有一間註冊在免稅天堂的境外公司。

由於設立境外公司的門檻低、自由度高,所以使用者多半將之視為一種工具,當然,這種工具還附帶了可以節稅以及隱密性的好處,不過你可以試著問你自己,如果有一項簡單的工具(姑且不論合法與否),可以讓你每年少繳一點稅,你會不會想去嘗試呢?你知道財政部在官網上還有「節稅宣導手冊」這種東西教你如何少貢獻中華民國政府一點稅收呢!

其實網路上許多懂得操作境外公司的神人都有指出一點,也就是設立境外公司不難,真的要節稅或者要進行各項交易,得要有銀行(帳戶)的配合不可,也就是說,你有錢想「清理乾淨」的話,難不成像《華爾街之狼》那樣把鈔票貼在身上通關嗎?在進行接下來的、合法的、非法的交易之前,境外公司得先開設一個銀行帳戶。

小弟忝在香港待過幾年,我只能說,出了台灣,要開銀行帳戶絕沒有像台灣這麼容易,至於難度如何不是本篇重點,在此按下不表。在 ICIJ 的 Panama Papers 網頁上特別統計了 Panama Papers 涉及的銀行,第一名是一家設立在盧森堡(Luxembourg)的小銀行,另外有些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大銀行例如 HSBC (匯豐銀行),HSBC 的摩納哥(Monaco)以及瑞士(Suisse)分支機構分別佔據了第4及第5名,另外還有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以及瑞士銀行(UBS)的分支機構則分別佔據了第3及第6名,我好奇的第二個點是:怎麼都是歐系的銀行?完全不見美系的銀行?美國人特別守法還是美國銀行特別乖巧?

與上一點有關的是,統計數據揭露了主要中介的國家別依序分別是:香港、瑞士、以及英國,我認為這樣的統計數據稍有偏誤,業內有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佔據前三名的城市大概就是倫敦、紐約以及香港,時代雜誌戲稱為 Nylonkong ,對岸中國則俗稱「紐倫港」,就是指出這三大城市是世界前三大金融中心,本身量體就是世界級的規模,而且也都接受註冊在免稅天堂國家的境外公司在當地銀行開戶(台灣也接受, 即是一般所稱的 OBU ),自然從香港、英國客戶數會是最多的,但是,紐約卻在 Panama Papers 的統計數據中完全缺席,難道不令人疑心嗎?

ICIJ 在 2014 年初的時候也推出所謂的「ICIJ境外金融解密資料庫」(ICIJ Offshore Leaks Database),當時宣稱要重磅爆料的聲勢與今日的 Panama Papers 恐怕不相上下,但實際上利用這個資料庫查詢的結果,卻發現相當多的境外公司資訊都是錯誤的。是的,我當然查詢過我所服務過的客戶的相關資料,但多半付之闕如,甚至有的以公司主要名稱為關鍵字輸入都查不到,當然,後來這個資料庫在業界被譏為笑柄,也沒有被認真看待,因為完整度以及資料即時程度也不足,資料庫能提供的資訊相當有限,而且無從對照背後的 raw data ,自然願意採信的人就不多。

本回 Panama Papers 目前看起來比較像是巴拿馬這所 Mossack Fonseca 律師事務所的內部資料被有心人士偷盜出來外漏,至於律師事務所留存的文件除了註冊境外公司所需要的基本證照之外是否還會包含這些公司持有人的「犯罪證據」?我不敢說有或者沒有,也不敢妄加揣測,但是 ICIJ 到底有沒有掌握這些證據以及願意公開揭露的程度到哪裡?(當然,這牽涉到證據掌控範圍以及記者們的勇氣到哪裡)會不會又像上一回 ICIJ Offshore Leaks Database 一樣無疾而終?則是我好奇的第三點,畢竟,只是說某某大老闆有成立境外公司,So What?台灣還允許境外公司股票在台灣掛牌上市哩,你有沒有買過 F 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