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Capital] 川普的banker


簡單來說,就是負責川普(企業團)的RM要辭職然後退休,然後她就上報了,做RM做到這樣真是極致啦(小誤)!

新聞的簡單重點整理:

  1. Ms. R. Vrablic在2011年為德意志銀行(DB)開發了川普這個大客戶。簡單計算,她負責這個account/package已經9年了,就新聞內文所說,管理的AUM高達美金300支(大約新台幣100億)。
  2. 當年開發川普這個客戶的時候,川普(及所經營的企業)正處於違約邊緣,要說服銀行高層做這個客戶不容易(不過DB的尺度而言也不至於完全不碰就是了),算是在川普困難的時候有給出援手,賺了人情也賺了利潤。
  3. 要負責這樣有爭議的客戶,RM本身也要承受得住壓力,除了來自客戶端之外,服務PEP,還要面對來自檢調、媒體、甚至更莫名奇妙單位的壓力。
所以,RM辭職真是大事,搞得還要發重訊那樣(誤)


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Bridge] 德語是一座原始森林



很多人學第二外語的動機通常不太正經,以前王文華書裡頭提到某些女生學法文,是為了看懂化妝品包裝上的介紹,這讓我相當有感,學生時代選修德文作為第二外語,出發點其實只是為了看懂 CD 上的曲目表,誰教這世界上最大的古典音樂唱片發行業者是德國公司呢。

我會注意到這本《德語是一座原始森林》是在臉書上偶然讀到一篇在幹譙這本書排版有多差的恨文,這篇文章我現在找不到了,記得大意是說,出版社為了要讓中文豎排,犧牲了作者引用原文(德文)橫排的排版方向,造成讀者閱讀的時候常常必須將書本翻來覆去,以便在中文與外文之間切換。

文章也順道損了一下台灣出版業者,說出版業為了這種無謂的堅持—中文豎排,犧牲了讀者的體驗云云,難怪沒出息,頗有補個幹的意味。

感覺上像是反串文,我立馬下單買了這本書,挺合我個人胃口。

我可能對於閱讀體驗的要求不高,看習慣豎排的外文早已見怪不怪,不過講真的,這樣就受不了的話,可能也看不下這本書的進階版《德國文化關鍵詞》吧?(笑)不同的出版社,甚至「進階版」還是大部頭的翻譯書,中文排版一樣採豎排、要讀原文都要把頭(或書本)轉 90 度。到底誰才是對的?

要用一句話說完這本書的內容,基本上就是透過當代德語裡的流行關鍵字,去闡述當代德國文化的脈絡。這樣一句話說實在太過簡略,但因為本書的編排像是辭典,章節之間關聯性不大,要做一個統合性的介紹不易,只能說,如果對德國文化有興趣者,就算不買,也可以去書店翻一翻自己有興趣的主題。

例如前幾天貼出來的德國地獄梗,我以為當代德國人面對納粹德國時期的傷痛,一直抱著低調、贖罪的心態,也難得可以瞥見賤嘴德國佬賣弄納粹地獄梗博君一燦。當然,這本書也讓我們知道,嘴最賤的,還是住在首都的那些「柏林賤嘴」(Berliner Schnauze),就像台灣那些討人厭的天龍國人吧。

這本書有幾章提到學習德語的愛與恨,原來大名鼎鼎的傅科(Michel Foucault)說過「是的我會說德語,但只能以折磨的方式」(Ja, aber nur sehr geradebrecht),原來小至作者蔡慶樺的同學、室友,大到如傅科這樣的大哲學家,對德語文的學習都如此敬畏,我對於我後來迷失在德語文法中無法突破稍微感到釋懷了,因為學德語並不像學英語可以純靠「語感」,更需要文法精確的邏輯。

以間諜小說出名的作家勒卡雷(John le Carré)則是個德語愛好者,他說掌握另一種語言,就像擁有第二個靈魂。當然,學習德語,不能錯過你(Du)與您(Sie)的差別,初學者要學、要了解,但口語使用上不會刻意分別,也是讀了書中這章之後,才明白敬語的變化,原來與歷史的演進、人際關係的昇華有著不同時代、不同意義的使用方式。

我很慶幸,因為臉書上的一篇人家轉的恨文認識了這本書,原以為這是本小眾嗜好的主題,手上書的版權頁中載明:書本今年7月初版,我買到手的這個版已經初版 19 刷了。也很慶幸認識這個作者(蔡慶樺),可以再去敗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把當時看不完的進階版大部頭《德國文化關鍵詞》再拿出來重讀了。


延伸閱讀: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Capital] 家樂福收購台灣惠康百貨






今天下午的重大新聞,家樂福集團宣布以歐元 9700 萬的價值收購台灣惠康百貨 100% 的股份,台灣的惠康百貨除了平常大家熟知的「頂好 Wellcome」超市之外,也包含 Jasons 超市,收購的標的頂好現有 199 家分店,Jasons 則有 25 家分店。

目前新聞消息的依據都是來自台灣家樂福官網上的公告,由於被收購方本身沒有上市、沒有公開的財務資訊,雖然母公司 Dairy Farm 是新加坡、倫敦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但也沒有單獨公告台灣惠康百貨太多的財務資訊。

不過由家樂福的這個公告來看,倒是有些細節透露了一些訊息:
  1. 交易價值 9700 萬歐元,Price-to-Sales ratio 大約是 25%
  2. 採股權交易
另外一點是家樂福沒說的,公告稱呼自己為「家樂福集團」,交易對手是「Dairy Farm 集團」
首先我關注的是 9700 萬歐元到底合不合理?由公告內容揭露的台灣惠康百貨去年營收折合歐元 3 億 9000 萬,收購價大約是年營業額的四分之一 (24.8%)。

頂好的最大競爭對手全聯也沒有上市無從比較,但我們看看統一超(2912.TW),今天的收盤價是每股TWD298 元,換算市值大約是 TWD3098億元,統一超去年 2019 年全年合併營收是 TWD2560億元,市值/年營業額是 121% 左右。

如果看收購方家樂福母公司 Carrefour SA (CA.EPA),目前股價在 EUR13.95 元上下,市值落在 EUR112億,2019 年營業額 EUR741 億元,市值/年營業額大概在 15%。

出售方 Dairy Farm International (D01.SGX) 今天的收盤價 USD4.62元,市值 USD59億,去年營業額 USD112億元,市值/年營業額目前是 52%。

換言之,Dairy Farm 出售台灣惠康的售價不算太好,但台灣惠康百貨在 Dairy Farm 集團內部的估值應該屬於後段班,但對於提高家樂福的估值應該是有所幫助,這樣的買賣交易應該算是賣的人高興、買的人滿意吧?

但從買賣價來看,雖然沒有完全一致的同業來做比較,但是標的物每一塊錢的營業額所能創造的企業價值看來是遠不如統一超,小 7 在台灣畢竟是獨大的便利商店。

另外在 Dairy Farm 近幾年的年報裡,提到關於台灣頂好 Wellcome 的營業狀況的時候(Grocery Retail segment),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財報上揭露的分店數目也是集團少數逐年減少的事業群,事後諸葛來看,賣掉這個拖油瓶確實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全聯的崛起確實對像家樂福、大潤發這樣大型的百貨賣場造成不少壓力,大型賣場展店上無法像全聯這樣中型超市來得有彈性與速度,這次看起來是為了買一個與全聯競爭地位接近的(中型)通路。

如前面所提到,為什麼我很在意公告裡面稱雙方「集團」這樣的字眼?從經濟部商業司網站看得到,台灣頂好超市(惠康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的 100% 母公司是 Mulgrave Corporation B.V. 是境外法人。

但台灣家樂福(家福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結構裡有 60% 是分別由「法商家樂福公司」與「荷蘭商家樂福公司」持有,剩下 40% 則分別是前面提過的統一超(2912.TW)與統一(1216.TW),你可以說台灣的家樂福是由法國 Carrefour 與台灣的統一集團合資經營。

要跟一家境外法人收購股份,雖然使用境外主體或境內(台灣)主體都可以,但如果使用的是境外主體的話,可能就是法商 Carrefour 自己在境外處理就好,跟台灣境內的統一集團可能就無關。

但如果用台灣家樂福購買的話(也都屬於廣義的「家樂福集團」),那麼統一集團就有機會分到一杯羹。(當然,我是假設這個收購案對家樂福而言是有助益的)只是我沒有辦法不去注意統一超 4 月底那幾根紅 K 棒,還有 6 月初看起來像倒貨的賣超。至於答案是什麼?如果是後者的話,9700 萬歐元要匯出得要報投審會的,屆時看投審會有沒有公告就見分曉。

接下來的問題在於是否有壟斷的問題,目前台灣家樂福公告有 137 家分店(官網公告),加上頂好超市與 Jasons 共 224 家分店,合計 361 家分店,要跟全聯的 1001 間全聯福利中心比可能還輸一截。不過家樂福是大型賣場倒也不能這樣比較,只是算上小 7 的話,統一也真的快大一統了。


延伸閱讀: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Balance] 貝多芬年



今年這樣要嘛躲在家裡、要嘛躲在口罩後面的日子,讓人直想快轉跳過這一年。年初的時候,才聽人說今年是貝多芬年,我好事地上網找貝多芬的出生年月日,維基百科是這麼說的:貝多芬出生於 1770 年 12 月 16 日,是個射手座男,用簡單的數學計算一下,2020 減 1770,今年其實要到年底才算是貝多芬 250 歲冥誕哩。

只是怎麼會在這麼特別的一年,卻讓肺炎染上了日子,難道這是一個巨大的隱喻?貝多芬的晚年受疾病所苦最後耳朵全聾,有說是肝病,也有說法是梅毒,無論如何,或許疾病的意象與貝多芬無法分離吧?

最近我開始很認真地聽貝多芬,把我手上為數不多的貝多芬曲目都轉存到手機裡。一般講到貝多芬,會想起什麼曲子?命運交響曲(第五號)?歡樂頌(第九號交響曲)?月光曲(鋼琴奏鳴曲)?貝多芬的名曲很多,但我覺得我不是他的腦殘粉。

古典時期的作曲家不像浪漫時期的音樂家那樣煽情,狂喜的時候很克制,悲傷的時候又太理性,就連被冠上「悲愴」為名的奏鳴曲(第 8 號鋼琴奏鳴曲,Op. 13),也只能感覺到那一丁點微慍的情緒,跟柴可夫斯基相比只能是小巫見大巫(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副標題也叫『悲愴』)。

德國 3B 像是一個光譜,最神性、理性的巴哈在光譜的左邊、布拉姆斯在右邊,不左不右的貝多芬大概「榮登」我心目中 3B 的第三名,絕對不只是因為貝多芬沒寫幾首像樣的單簧管樂曲。

如果你問我這陣子認真聽過一輪貝多芬代表作之後,我最想分享哪首曲子?且讓我先離題一下。

多年以前,我曾經在一個深夜裡,遙控器轉到某日本台,看到一位小姐笨拙地在平台鋼琴上練習樂曲,中間穿插主持人訪問這位小姐,我好奇地觀看這個節目。

在沒有前後文本對照的情況下,我猜想這應該是一個幫助人圓夢的節目(日本節目好像很常有這類型的製作?),那位年約 30 不到的小姐說,她的夢想是能在舞台上演出鋼琴協奏曲,可惜她從小學琴,學到大約初中時期,就因為課業還是家庭經濟因素就停止學琴,出社會這麼多年,也沒能好好重拾樂器,於是節目製作團隊找上了她,說要幫她圓夢。

圓夢的過程與方法我記不得了,約莫是尋找業餘樂團拔刀相助,再找位鋼琴老師密集集訓之類的,電視節目嘛,就算是真的要幫素人圓夢,也不可能無止盡地投入太多資源,只能讓這位小姐選一首簡單又耳熟能詳的曲目,最好是某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因為通常是慢板,技巧要求不會太高,但是如果彈莫札特可能又太歡樂而無法營造節目效果。

那位小姐說她喜歡貝多芬,我想,妳可以選第四號呀,整首曲子都是鋼琴主導,跟樂團配合奏的話應該比較省力......吧?

節目賣了個關子進廣告,在一輪遙控器轉台之後,我又轉回這台,樂曲已經開始幾分鐘,這位小姐坐在鋼琴上似乎很費力地彈奏一首慢板的樂章,那是一連串下行三連音的音階,當然,她彈得很令人搖頭,樂團與指揮反正是長音,不需要去煩惱鋼琴與樂團如何接拋樂句。

她選了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

如果沒看過譜的話,會覺得主奏鋼琴的部分怎麼這麼簡單?樂團帶入鋼琴主奏的前兩句都是下行的音階,左手伴奏的指法好像也很「簡單」,幾乎是一直「Do Me So」迴旋的三連音而已,第3、第4、第5句,貝多芬一句接著一句加強旋律的張力,彷彿在質疑般地詢問,也在詢問中逐漸步入潰散的邊緣,正當眾人聽著曲子,在猜想貝多芬要怎麼解決這個彷彿無可挽回的模進與即將潰堤的張力時,鋼琴回到主音,然後用大調的語氣、上行的音形,把你的情緒帶回理性的高度,再輕巧地放回地面。

這大概就是人家喜歡貝多芬的地方,他在營造出哀傷的氛圍之後,還要用這樣高貴雍容的高度解決這段旋律發展的後續。

這位小姐在彈奏完畢後熱淚盈眶地感謝製作小組以及主持人,說她在曲子後半段的時候是一邊噙著眼淚一邊把剩下的「Do So Me So」音形彈奏完畢,她的妝都花了。

我這幾星期聽完了一輪我手頭上貝多芬的曲目,如果要讓我濃縮成一個樂章...甚至是一個樂段來表達我對貝多芬的景仰,大概就跟這位日本小姐一樣,我會選擇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在這個看不到希望與疾病滿溢的年頭,還能保持高貴理性的心靈,貝多芬並沒有用很困難的東西呀!


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Capital] 《半澤直樹3:失落一代的反擊》



半澤部長被下放到東京中央證券已經六年了,除了中文版的小說問世之外,中文版續集也在上個月悄悄地上市。為什麼說「悄悄」呢?相較於六年前的超高收視率,這幾年引頸期盼的中文版上市之後,似乎並沒有造成太多討論,甚至沒什麼人要來劇透一下,滿足劇迷的好奇心。或許,可能只剩銀行員才會關心「前」銀行員半澤直樹後來怎麼了。

以下將涉及劇透,不想提前得知劇情的人,趁現在離開還來得及。